被炸飞的液化烃罐车罐体
面临问题 其实,这也不是第一起由事故暴露出的安全评价问题。早在2015年的天津港“8·12”事故时安全评价机构就已经面临诸多困境。
1. 标准模糊,依据混乱 江苏安泰安全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、高级工程师王跃博士说:“安全生产法律法规、标准、规章、规范很多,但不成体系,有的针对同样问题规定不一样,有的条款含糊笼统不好执行。”,目前普遍的做法是回避某些问题,采取较宽松的标准做相应的调整。
2. 取证高于评价,重视程度不够。 王跃介绍,安评成了一些企业许可的前置条件后,很多项目在建设前不得不请安全评价机构为其编制安全评价报告。但企业的目的很明确,就是为了取证而评审,价格越低越好,质量无所谓。事故一出,马上就会有人质问安评如何做的,可平常却很少有企业会认真落实报告里提出的对策和建议。
曾在北京某评价机构就职,现任北京某外企安全经理的王志勇接受采访时深有体会地说:“很少有企业是真正想了解自己的隐患而去请评价公司来评审。行政要求才是他们的目的。” |
(责任编辑:王为) |